分享好友 康养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如何优雅地变老?

2022-03-01 17:477070

  时光的流逝不可避免会带来伤痛。年青时候那些光鲜的希望,年纪一大则变得晦暗无色,人生的不如意越来越多。人老了,未来不再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就在昨天,一切问题还显得遥不可及。”1965年Paul McCartney伤感地唱到,那年他才23岁。

  如果说时间是个魔鬼,那年龄就是个复杂的话题——人越老,这问题就越复杂。人们对老年的态度虽各有不同,但差不多都有对死亡的害怕。“你可真是一点都没变呢!”这是人人都想听到的恭维话,痴想着时光悄悄流逝,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



  那优雅的变老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到优雅地变老呢?这些问题就是来自伦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Lynne Segal的这本颇具思想深度的新书《时日不多》的中心内容。

  作家也为自己的上了年纪而担忧,也知道文化上对老年人就有很多的偏见(没几个形容词象“你这个又丑又老的女人”联起来说得这么顺溜了),她研究了很多文学,心理,社会学以及诗歌作品,希望能“找到既能正确认识老年人真正的沧桑和不易又能肯定人老了也有其尊严,也总是有其优雅之处或甚至是其可喜之处的方法。”

  人变老了,却没几人能察觉到自己的年龄,这怕是变老最奇怪的地方——这种心理与实际的错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写这本书时,作家已是六十大几的人,但她还是惊叹于不知道怎的总是觉得年龄和那个内心的自己对不上号。作家说“这几十年来,我一路跌跌撞撞往前过,还会在支票上签错日期。”


  基本上心里还想着自己这是到底多大了呢。有这想法的不只她一人。2009年对美国人的一项调查中,过了五十的人都说他们觉得自己比实足年龄要年青到至少10岁,很多过了65的人则说他们感觉自己只有45岁左右而已。“你也老大不小了”英国作家Will Self写到,“说这话会让你一下子如梦初醒。”

  现在受这种奇怪的自我觉知影响的人很多。20世纪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增长了30年。美国2013年超过65岁的人就有四千万,据估计这一数据到2030年会翻一番,达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社会老年化只会增加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反感,作家Segalp写到。现在的这些老年人他们出生时,国家富有,现在年纪大了又有养老金养老,要不是他们的话,这些资源不都是年轻人的吗?



  有些政客,比方说保守党的议员David Willetts,就指责说之前的经济发展不良哪儿来的呀,不就是那些二战时出生的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控制着选举才导致的。Segal在书中写到,这种“让一代人成为替罪羊”的趋势,就是分散选民的注意力,让他们注意不到社会政策以及公司金融无人监管这些真正问题。

  但这本书可不是来谈政策的。它真正写的是变老会是什么样子,书写的曲折跌宕,充满了抒情的色彩,偶尔也写的有点乱。自己虽有女权主义的观点,但并不曾就因此真正准备好面对变老这个尴尬的局面,这让作者很惊讶。自己年青的时候,看到人一些想要年轻漂亮,很容易就心生鄙夷,作家坦承。现在呢人老了自己觉得更可能被人所忽视了,这种鄙夷之心反到没那么强烈了。

  的确是这样,一直以来,上了年纪的女人都是被骂的对象,从丑八婆,到神话里的母夜叉,再到中世纪时候的女巫(一般都是那种年纪大的一人单过的老寡妇)。就是现在老年人也可以上电视,但光辉形象还不都是男人的,尽管许多医疗手段都可以缓解一些雄风不再产生的焦虑,变老对男人来说也不好过。正如Philip Larkin 在诗歌“老混蛋”中写的“他们为什么不恕吼了?”



  73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Doris Lessing 如此说到,“人老了,可与人语的一个大秘密就是,你只是肉身有了变化,但你其实什么都没变。”其产生的结果让人困惑,她解释说——现在她已经94了,这种困惑肯定一点不少。老年了往往会孤独和悲伤,但也会对所有事物如白驹过隙般稍纵即逝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并不只是种沮丧的想法,也可以说是很动情。

  年老了,如何才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作者Segal从法国作家Simorede Beauvoir的言语中来寻找灵感。当年Simore55岁,抱怨说自己感到已经成了个边缘人,没人喜欢,而她意志力薄弱的情人萨特则享受着年青漂亮女人的爱慕。但十年一过,Simore又焕发了新的活力——她有了新爱,一个更年轻的“女人”——政治。
  “如果说我们的老年并不是我们前生的一个荒谬恶搞版,”作家写到,“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继续去追求能赋予存在意义的方式”,比方说帮助他人,有自己的事业,做有创造性的工作等等。对想要享受生活的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讲,这应当就是秘诀吧。

  原文标题:Sunrise, sunset:A meditation on ageing

  原文链接:https://www.economist.com/books-and-arts/2013/11/16/sunrise-sunset

  译者:sinno123

  来源:译言网

  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整合发布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诗情画意》成语书法图文赏析
诗情画意,汉语成语。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富有诗歌和绘画那样的情感意境。这个成语一般形容风景优美,好像诗画中的境界,耐人寻味。也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趣。又作“画意诗情”。诗情画意出自宋·周密

0评论2023-02-28801

【经典赏析】刘长利|​浅析孙自然书法艺术
孙自然,又(自冉),中书协会员,当代实力派书法家。1963年生,山东省菏泽市人,自幼酷爱书法,三十余年研习不辍,挖掘传统技法,广汲百家之长,先后研修于山东齐鲁书画大学,西安书画研究院,师从于著名书法大家欧

0评论2023-02-28836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以及创作的重要形式
中国的民间文学传统源远流长,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就是古诗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它把一切表达成韵脚来表达,形式简单,意蕴深厚,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以及创作的重要一种形式。的组成是由韵脚和调两部分组成。

0评论2023-02-28558

从行走与阅读中领略文学的风景
对于一名高校教师来说,暑假是平时教学生活的一种调节,也是新生活状态的开启。暑假可以有较多时间来阅读,可以参加一些专业学术会议,进行文学交流。因此,暑假的文学生活是很重要的生命拓展,更是自由舒展的诗意人

0评论2022-09-05495

“世界文学之都”开启“阅美南京”之旅
9月3日,以“品文都、诵经典、爱南京”为主题的“阅美南京”系列活动在南京青春书店正式启动。叶嘉莹先生曾说:“吟诵声中有诗词的另一半灵魂。”“阅美南京”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诵等,提升

0评论2022-09-05605

中国作协、国家广电总局战略合作 推动文学和影视有机结合
9月2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双方将促进优秀文学作品向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等形式转化及对网络文学的版权开发。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

0评论2022-09-05571

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铁凝、格非等重量级作家文学鉴赏课亮相
近日,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大家读大家”书系第四辑由译林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著名学者丁帆、王尧主编的一套国内重量级作家阵容的文学鉴赏课,收录铁凝《隐匿的大师》、阎连科《作家们的作家》、格非《文明

0评论2022-08-26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