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康养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从行走与阅读中领略文学的风景

2022-09-05 10:485220

对于一名高校教师来说,暑假是平时教学生活的一种调节,也是新生活状态的开启。暑假可以有较多时间来阅读,可以参加一些专业学术会议,进行文学交流。因此,暑假的文学生活是很重要的生命拓展,更是自由舒展的诗意人生一部分。2022年暑假,我开展了三个向度的文学活动:一是文学调研,二是文学现场批评交流,三是文学讲座。

2021年年底,我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百年中国乡土文学与农村建设运动关系研究”获得立项。平时忙碌没有太多时间去调研。所以,这个暑假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去开展一个乡村振兴的文学调研活动。基于专业和相关阅读,我把调研放到了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的山东省邹平市,事前我阅读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等论著。

7月16日到17日,我们“百年中国乡土文学与农村建设运动关系研究”课题组一行7人来到了邹平。在滨州散文家李登建的引领下,我们拜谒了梁漱溟墓地,参观了梁漱溟纪念馆。位于邹平一中的梁漱溟纪念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梁漱溟的事迹,对当时乡村建设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学员培训、农业新技术引进和产生的国内外影响等,进行了充分的展示。今天邹平市民营企业魏桥集团,名列世界企业500强,其主打的棉纺织产业与20世纪梁漱溟棉花改良的乡村建设实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7月17日,在邹平市政协、档案馆和文史馆等举办的座谈会上,当地文史专家深情回忆了改革开放之后对梁漱溟的专访,留下大量文史资料。梁漱溟之前所提出的农村组织化、农村经济发展的乡建主张在今天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实现,他对农村精神出路,对农民向上精神的倡导,依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17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最后的乡贤》人物原型郭连贻的家。不大的院子里种植了疏疏朗朗的竹子、荷花、石榴、紫藤。可以想象,在月朗星稀的夜晚,这位乡野的、民间书法家内心的精神空间及其坚守。或许这里面有这梁漱溟对乡贤、乡村儒学文化倡导的影响吧。

调研之后,我回到了济南,参加了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郝敬波教授领衔的当代文学现场批评团队的文学研讨会。我阅读了会议要研讨的作品,作家艾伟的最新长篇小说《镜中》。《镜中》是一部建筑题材小说,其中有大量的建筑艺术创意设计知识,有东西方不同民族、文化的建筑艺术理念的碰撞与交融,有对建筑、世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建筑就是世界、哲学、生命、人本身。好小说决定了研讨会的高质量。大家发言非常踊跃,对作品进行多个向度的文学阐释。

7月30日,应山东文艺出版社的邀请,我参加了“阅读经典:与伟大的灵魂对话”的读书交流会。2021年年底,我出版了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行对话的两本书《对话的文学经典教育》和《现实主义与当代文学前沿》,以这两本书为基础开展本场阅读交流。阅读经典就是与伟大的灵魂进行精神对话,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从而具有辽阔、深远的视野。借助于讲座,我把高校里的文学经典阅读教育推向大众读者,期望种下一颗颗文学的种子。

7月31日在莒县,我为家乡的作家朋友举办了一个主题为“沂蒙山派文学与沂蒙精神”讲座,分析了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刘玉堂的《乡村温柔》、苗长水的《非凡的大姨》和赵德发的《通腿》《经山海》等作品的乡土意识及所呈现的沂蒙精神。

8月2号,我参加了由山东省作协和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张炜小说《河湾》研讨会。这部作品是张炜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突破、新转折。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像河流一样拐弯。《河湾》主人公从历史纠葛中走出来,把历史前置化,把当下巨变的新现实放在聚光灯之下。《河湾》呈现了作家非常可贵的现实批评力和指向未来的建构追求。

8月8日至11日,我应邀参加了云南《边疆文学》2022年文学笔会,做了“新时代如何书写新山乡巨变”的文学讲座。我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阿来的“空山三部曲”等谈起,倡导新民族志、地方志、村志、个体史的书写。作家有必要增强新乡土写作理念和文化传承意识,把童年、故乡、民俗的东西写出来,传递给下一代中国人,传递到世界中去。

8月12日,我参加了郝敬波教授主持对2022上半年中国小说状况的现场评点。以对付秀莹的《野望》、石一枫的《漂洋过海来送你》和林森的《湖里岸上》《唯水年轻》等作品的评点为例,我认为这样的文学批评显现出很强的现场性、在场性、对话性,同时呈现出某种可贵的整体性、文学史尺度,增加了文学现场批评的深厚和厚度。

这个暑期,我还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时代呼唤新山乡巨变文学》的文章。我认为,当代作家有必要书写刚刚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新乡村故事,提升对于当下现实的思想穿透力和对当下时代中心经验的处理能力,书写当下新故事;要通过把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时代的宏大主题相结合,塑造新农村故事中的新英雄;新时代文学不仅要有时代新主题、新人物,也应该有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新探索;更要在重构乡村精神、乡村根性文化维度上进行创作,为新山乡巨变塑形铸魂。

通过对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的调研和文学交流活动,我进一步意识到当代作家和研究者不能认为新山乡巨变写作是应景之作、跟风写作,而应该像梁漱溟那样,从根本的意义上,认识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之于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和全局性意义与价值,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价值。作家应该强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学的形式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山乡巨变文学经典。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诗情画意》成语书法图文赏析
诗情画意,汉语成语。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富有诗歌和绘画那样的情感意境。这个成语一般形容风景优美,好像诗画中的境界,耐人寻味。也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趣。又作“画意诗情”。诗情画意出自宋·周密

0评论2023-02-28842

【经典赏析】刘长利|​浅析孙自然书法艺术
孙自然,又(自冉),中书协会员,当代实力派书法家。1963年生,山东省菏泽市人,自幼酷爱书法,三十余年研习不辍,挖掘传统技法,广汲百家之长,先后研修于山东齐鲁书画大学,西安书画研究院,师从于著名书法大家欧

0评论2023-02-28883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以及创作的重要形式
中国的民间文学传统源远流长,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就是古诗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它把一切表达成韵脚来表达,形式简单,意蕴深厚,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以及创作的重要一种形式。的组成是由韵脚和调两部分组成。

0评论2023-02-28592

从行走与阅读中领略文学的风景
对于一名高校教师来说,暑假是平时教学生活的一种调节,也是新生活状态的开启。暑假可以有较多时间来阅读,可以参加一些专业学术会议,进行文学交流。因此,暑假的文学生活是很重要的生命拓展,更是自由舒展的诗意人

0评论2022-09-05522

“世界文学之都”开启“阅美南京”之旅
9月3日,以“品文都、诵经典、爱南京”为主题的“阅美南京”系列活动在南京青春书店正式启动。叶嘉莹先生曾说:“吟诵声中有诗词的另一半灵魂。”“阅美南京”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诵等,提升

0评论2022-09-05633

中国作协、国家广电总局战略合作 推动文学和影视有机结合
9月2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双方将促进优秀文学作品向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等形式转化及对网络文学的版权开发。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

0评论2022-09-05604

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铁凝、格非等重量级作家文学鉴赏课亮相
近日,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大家读大家”书系第四辑由译林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著名学者丁帆、王尧主编的一套国内重量级作家阵容的文学鉴赏课,收录铁凝《隐匿的大师》、阎连科《作家们的作家》、格非《文明

0评论2022-08-2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