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康养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巴金老人用文学扫除心灵垃圾 用翻译拥抱世界

2022-04-19 14:476110

  “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写,只是因为我的感情之火在心里燃烧,不写,我就无法得到安宁。”


  他给我们带来希望、勇气和力量


  一个早已发不出声音的年迈的老人———巴金,究竟是什么让他的名字在我们的时

代如雷贯耳?人们对他的热情为何持久不衰?让我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尽量描摹出“20世纪中国一位极为重要的知识分子的历史肖像”。


  用文学扫除心灵垃圾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这是巴金对文学的见解。巴金多次说明他不是为当作家而提笔的,他只是“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他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


  他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们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感情。”《家》、《春》、《秋》、《雾》、《雨》、《电》、《憩园》、《寒夜》无不体现着这样的文学理念。


  用翻译拥抱整个世界


  巴金作为一个翻译家的身份经常被人们忽视。他懂得英文、法文、俄文、日文、德文等多种语言,还有世界语。从1922年根据英译本翻译俄国人迦尔洵的小说《信号》开始,翻译一直伴随着他的创作。他的译文全集足足有十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其中尤以俄国作品居多。


  翻译家高莽先生说:“巴金先生绝对是大翻译家。他曾说翻译一是为了生活,二是为了学习,他总说自己是‘试译’。他翻译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是思想形成的过程,他翻的作品和他的思想都是吻合的。巴金先生的语言很美,他对翻译有自己的一套见解,要准确,也要用文学来表达情感,表现原著的韵味,不能完全死抠字句。”


  学者李辉认为,“巴金的翻译是世界性的,在翻译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等人著作的同时,他也翻译了历来被认为是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童话,还有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以及散文诗、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等等,这凸现出巴金浓厚的文化兴趣与独特的艺术鉴赏力,表现出他在文化创造上的丰富性。”


  用文章举荐文坛新人


  学者陈丹晨先生认为,巴金一生的编辑出版活动,从1934年创办《文学季刊》到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再到1957年创刊的《收获》,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文化圈。


  巴金以决不惟利是图的严肃出版理念、以杰出的文化判断力和认真的编辑态度、以真诚、热情的友谊,把一大批作者吸引在他的周围。当年,曹禺、萧乾、鲁彦、刘白羽、何其芳、卞之琳、严文井、荒煤……一批作家的处女作或代表作,都


  是由巴金发表和出版。


  上世纪80年代,从维熙、谌容、张洁、沙叶新、张一弓、张辛欣等不少在新时期走上文坛的年轻作家,同样得到了巴金的扶持、鼓励和保护。特别每当有年轻作家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巴金总是公开站出来发表文章,声援他们,为他们辩护。


  用行动推进文化事业


  巴金晚年向国家图书馆等处捐献大量藏书;他还不遗余力地建议并促成现代文学馆的建成,并为此捐出了自己的15万元稿费、手稿和藏书,已建成的现代文学馆大门的把手上永久地留下了他的手印。他念念不忘的另一件事是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的惨痛教训。这一切,无不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用真话敲打麻木不仁


  巴金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随想录》,在1978年12月开始动笔,历时8年完成了150篇。合订结集的《随想录》出版后,在思想界和读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誉为是一部“讲真话的书”,巴金先生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因为有了《随想录》,巴金才完成了他的人生追求,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格才最后以这种方式得以定型,并且与他早年希望成为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而做出的那些未能实现的努力,有意无意之间形成一个完美的连接。“巴金不是完人,也不是英雄,但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他的伟大就在于真诚。”


  □文坛好友


  巴金和文坛泰斗的交往


  巴金是目前中国文坛仅存的大师,他与师长鲁迅,好友冰心、曹禺、老舍、夏衍等一批文学大家的交往,一直被后辈传为美谈。


  鲁迅小说:震撼年轻的巴金


  鲁迅和巴金之间的感情,通过一张珍贵的照片可以看得很清楚:在鲁迅的葬礼上,巴金和七八个青年一起,满怀悲伤,为鲁迅抬棺。鲁迅十分看重巴金,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巴金出版,并称赞他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们的精神有相通之处,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孙郁介绍:巴金出国之前去过一次北京大学,当时带了一本书,就是鲁迅的《呐喊》。这本书对巴金震撼很大。鲁迅的小说对年轻的巴金来讲是一次震撼,这个震撼一直带到他的晚年。


  曹禺女儿:父亲视巴老为兄长


  曹禺的女儿万方曾回忆说:“我父亲曹禺和巴老年轻时代就是朋友。他们的友谊是我父亲生命中最深的一份友情。我记得他跟我说过,最初他写《雷雨》的时候,还在清华大学,写了5年吧,终于写完了。那时巴金和章靳以在办一份刊物叫《文学季刊》。我父亲因为跟章靳以是南开中学同学,通过章认识了巴金,两人很谈得来。我父亲写了《雷雨》之后,把剧本给章靳以看。有一天,巴金在书桌抽屉里看到了《雷雨》,他一口气把它读完了,立刻决定发表。由于有这个起因吧,在我父亲心中,他一直觉得巴金是他的一个兄长。”


  冰心女儿:妈妈最佩服巴金


  冰心女儿吴青称巴老为巴金舅舅:“他其实是我爸爸妈妈最尊敬、最佩服的一个人。我们管他叫巴金舅舅。爸爸妈妈之所以最敬爱巴金舅舅,也就是因为巴金舅舅是一个非常真诚、非常坦率的人。妈妈跟巴金舅舅的友谊经过了60年的风风


  雨雨,尽管他们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但是他们总有通信来往。到后来我跟李小林成了好朋友,我们经常传递他们的情感。我母亲过世后,周围人没有告诉巴金舅舅这个消息,有一天巴金舅舅突然给小林说,给冰心姑姑打电话,他好像有一种预感。我觉得他们之所以友情那样深,就在于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读者的真情和坦诚,是相通的。”


  □世界声誉


  他是中国人民的杰出代表


  巴金的主要著作已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广为流传。除荣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勋章外,巴金还获得了意大利“但丁国际奖”、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的“人民友谊勋章”、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等世界性的荣誉。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还授予他名誉外国院士称号,国际笔会则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了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3年5月7日,在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来到上海展览馆宴会厅,向巴金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他说:“大师,我很荣幸地以法国政府的名义授予你‘荣誉军


  团勋章’,我的国家在此推崇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家》、《寒夜》、《憩园》不朽的作者,艺术上不倦的创作者,你的自由开放和宏


  博的思想已使其成为本世纪伟大的见证人之


  一,也就是中国形象的本身。”


  巴金一生参与了很多国际性活动。1950年11月上旬,巴金出席了在波兰华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写下了《给西方作家的公开信》,前往奥斯威辛参观,并写下了著名的长篇散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巴金还先后到过前苏联、德国、印度、日本、法国等国家访问和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巴金是中国人民杰出的代表,他的真诚、友好和智慧展示了中国新的形象。


  □巴金小说改编的影视剧


  《家》(1937年)上海明星影业公司拍摄。胡蝶、刘琼、陈云尚、陈燕燕等主演。


  《家》(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孙道临演觉新,张瑞芳演瑞珏,王丹凤演鸣凤,黄宗英演梅表姐,高老太爷则由魏鹤龄扮演。


  《故园春梦》(1964年)根据《憩园》改编,由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先生亲自改编,香港著名导演朱石麟执导,主演有夏梦、平凡、鲍方等,影片推出后获得广泛好评。


  《英雄儿女》(1964年)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由导演武兆堤与毛烽合作,获得很大成功,刘世龙饰英雄王成、刘尚娴饰王芳。


  《寒夜》(1984年)由潘虹、许还山主演的,描写上世纪40年代的重庆,两位富有理想的大学生面对冷酷现实的悲剧。


  《家春秋》电视剧(1986)四川电视台拍摄,主角徐娅、陈晓旭、张莉等。


  □巴金部分图书一览


  《巴金百岁华诞纪念文丛》、《随想录》集、《巴金译文选集》、《我的四爸巴金》、《人间三部曲》、《寒夜》、《第四病室》、《憩园》、《巴金全传》、《巴金传》修版、《巴金图传》、《感觉巴金》、《我亲历的巴金往事》、《巴金的一个世纪》、《巴金与萧珊》、《走进巴金的世界》、《百年巴金》、《巴金与文化生活出版社》、《一个小老头,名字叫巴金》、《随想录绘本》宣纸线装本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诗情画意》成语书法图文赏析
诗情画意,汉语成语。意思是如诗的感情,如画的意境,富有诗歌和绘画那样的情感意境。这个成语一般形容风景优美,好像诗画中的境界,耐人寻味。也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趣。又作“画意诗情”。诗情画意出自宋·周密

0评论2023-02-28798

【经典赏析】刘长利|​浅析孙自然书法艺术
孙自然,又(自冉),中书协会员,当代实力派书法家。1963年生,山东省菏泽市人,自幼酷爱书法,三十余年研习不辍,挖掘传统技法,广汲百家之长,先后研修于山东齐鲁书画大学,西安书画研究院,师从于著名书法大家欧

0评论2023-02-28830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以及创作的重要形式
中国的民间文学传统源远流长,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就是古诗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它把一切表达成韵脚来表达,形式简单,意蕴深厚,是中国古代文学鉴赏以及创作的重要一种形式。的组成是由韵脚和调两部分组成。

0评论2023-02-28557

从行走与阅读中领略文学的风景
对于一名高校教师来说,暑假是平时教学生活的一种调节,也是新生活状态的开启。暑假可以有较多时间来阅读,可以参加一些专业学术会议,进行文学交流。因此,暑假的文学生活是很重要的生命拓展,更是自由舒展的诗意人

0评论2022-09-05492

“世界文学之都”开启“阅美南京”之旅
9月3日,以“品文都、诵经典、爱南京”为主题的“阅美南京”系列活动在南京青春书店正式启动。叶嘉莹先生曾说:“吟诵声中有诗词的另一半灵魂。”“阅美南京”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诵等,提升

0评论2022-09-05603

中国作协、国家广电总局战略合作 推动文学和影视有机结合
9月2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双方将促进优秀文学作品向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等形式转化及对网络文学的版权开发。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

0评论2022-09-05570

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铁凝、格非等重量级作家文学鉴赏课亮相
近日,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大家读大家”书系第四辑由译林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著名学者丁帆、王尧主编的一套国内重量级作家阵容的文学鉴赏课,收录铁凝《隐匿的大师》、阎连科《作家们的作家》、格非《文明

0评论2022-08-2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