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康养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新研究:经常说谎身体会变差!心理专家解析谎言四大成因

2023-08-17 18:132640

在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小男孩匹诺曹一说谎,鼻子就变长。我们都知道诚实是一种美德,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于种种原因会撒谎。近日,《基础与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刊登的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人日常谈话中都可能说谎,经常说谎会影响身心健康。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心理学家罗伯特博士的研究小组,挑选了该校121对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告诉参试者,将与一位陌生朋友进行10分钟对话。一些参试者被告知要看起来讨人喜欢,另一些参试者被告知要表现得体,对照组参试者无任何提示。会面过程全程隐蔽录像。会面结束后,研究人员鼓励参试者指出所有不实之词。结果发现,很多参试者撒谎次数远远超出自己想象,60%的参试者在10分钟谈话中至少撒谎1次,平均撒谎3次。

罗伯特博士指出,谎话连篇会对健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首先,说谎时人会高度警觉,产生出汗、口干、声音颤抖、呼吸和心跳加快、紧闭嘴唇等躯体反应。其次,大脑成像研究发现,说谎时产生的压力会激活大脑边缘系统,触发“非战即逃”的应激状态,使人忐忑不安。2015年一项研究显示,经常说谎会对心血管造成额外负担,包括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和血液中的应激激素升高等,还会增加罹患癌症、肥胖症的风险。2016年《国家神经科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经常说谎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忧郁、悲观、怀疑等负面情绪,更容易做出欺诈、成瘾、甚至抢劫等不良行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人们说谎的原因五花八门,主要有四大类型:

趋利避害。当涉及到切身利益时,为了争取到更好的机会、更多资源或逃避惩罚而撒谎。比如在竞聘岗位时,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成绩,比如犯罪分子被抓后编造故事,以躲避惩罚。

迎合他人。有的谎言是人们在社交寒暄时,为了赢得好感,恭维对方,增进彼此感情。

避免尴尬。也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去商店买东西,售货员询问需要什么,为了不被打搅,就说随便转转。

善意的谎言。有些谎言出于善意,比如医生对重病患者可能会说,继续治疗再观察一下,对家属则可能说出实情。

肖震宇说,整体看说谎不仅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危害,特别是趋利避害的谎言,就像研究中所说,会激发人的应激状态,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甲状腺素都会升高。这些激素通常在人遇到危急情况下才会产生,如果经常说谎,交感神经总处于兴奋状态,全身肌肉紧张,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都会有长期影响。人在说谎时,因为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不一致,就会产生认知失调,构成强烈的心理冲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可能变为非妄想型的谎言癖,就是一种心理障碍。经常说谎,还会给人际关系造成影响,使人际关系变得疏远,个人职业发展和晋升都会受影响。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讲真话,人生箴言录》一书中曾讲到,要“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前半句的意思好理解,做人要诚实,不说谎话;后半句的意思是,告诫人们讲真话也要把握好分寸、火候,点到为止,不过于极端或尖刻、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也避免给自己招来无畏的灾祸。

肖震宇说,人们在生活中确实很难做到不说谎。对于利益相关的谎言,要知道它总有一天会被戳穿,自己是否能承受谎言被打破时的后果。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说谎。在处理利益冲突时,也不妨采取折中的“沉默”法则应对,既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伤害他人,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损失。▲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感受幸福的那些小事
周国平说:“幸福是一种选择”。当我们不仅把生活看作吃喝拉撒睡这些客观存在,而且把它视为我们的主观理解,那这时选择不同的视角,则代表了我们看待人生的态度。正如心理学一直秉承的观点:只要心态上发生一点小小

0评论2023-11-22586

有责任心比乐观更延寿
“乐观的心态让人长寿”好像已成为一种共识。上世纪,美国作家诺曼·卡森斯写出《笑是治病的良药》一书,称自己49岁身患绝症、54岁突发心肌梗死,都是用大笑战胜了病魔,进一步佐证了乐观的延寿作用。但近日阿根廷布

0评论2023-11-10497

“社牛”老人更长寿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为改善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和福祉,积极老龄化概念正在盛行。近日,我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人员发表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最新研究数据显示,老年人多参加社交活动,尤其是每天都有社交的老人

0评论2023-11-06590